双孢蘑菇栽培料进行二次发酵,通过培养料自然升温或者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提高栽培料温度至 55 ℃,这个操作就是平衡温度的过程。平衡温度可以为下一步巴氏消毒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巴氏消毒的作用是把栽培料中经过高温处理后,仍然存在的有害微生物消灭掉。空气调节可以为双孢蘑菇栽培料后发酵提供有利的通风条件,提高嗜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把栽培料中的营养成分转化为有利于双孢蘑菇菌种吸收的物质,并避免氨气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冷却是把培养料的温度降低到 20 ℃左右,这样有利于双孢蘑菇生长。
2.2 栽培技术
2.2.1 菌种栽培材料
双孢蘑菇固体培养基材料:小麦粉98.0%、石灰2.0%、粪草 1.5%、水分 65.0%,在固体培养基中打个小孔,深度控制在菌瓶的一半,然后进行装瓶,并在瓶口加入稻草粉,120 ℃条件下灭菌 30 min。发酵牛粪材料:在发酵牛粪中加入木屑和一定量的米糠,在对水分进行调节的同时,提高牛粪材料的通透性,为发酵牛粪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牛粪发酵到无臭味并且成颗粒状的干燥颗粒时,停止发酵,发酵牛粪制备成功。
2.2.2 菌种栽培方法及过程
双孢蘑菇发酵地点选择专用的蘑菇房,时间一般在春季。双孢蘑菇栽培料是双孢蘑菇生长的基础,双孢蘑菇对栽培料的需要不同,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双孢蘑菇栽培料生产工艺是必要的,双孢蘑菇栽培料制作工艺如下。
1)把稻草进行 60 min 的加湿,再对栽培料进行建堆,要求宽 3 m、厚度 20 cm,长度根据实际场地建立。
2)在稻草上铺设 5 ~ 7 cm 厚度的牛粪,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建成高 2 m、宽 3 m 的发酵堆。当发酵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反复翻堆,一般进行 6 ~ 8 次。每次翻堆操作后,发酵堆的宽度缩小 12 cm 左右。
3)把经过前发酵的栽培料放在大棚的蘑菇架上,经过大约 15 h 的升温,当温度升到 65 ℃时对其进行降温,把温度降低到 50 ℃左右后保持5 h,后发酵完成后就可以把蘑菇大棚打开进行通风 。
在双孢蘑菇播种后的菌种萌发阶段,前期是双孢蘑菇菌丝非常需要营养的时期,要进行保湿并保持充足的通风;在后期要对栽培料堆进行打洞,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菌丝生长。覆土是菌丝生长的重要过程,在菌丝满床时,使用经过消毒的菜田土进行覆土操作。覆土12 d后,对场地加大通风,并进行喷水。对蘑菇房的温度进行控制,最好在 15 ~ 17 ℃,湿度控制在 90% 左右,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很多子实体原基。此时,可以适当降低空气通风量,保证子实体原基的稳定生长。当子实体原基长成黄豆大小时,可以加大通风量,并进行适当的喷水,7 d 后可以对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3 发酵和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环境的温度和空气等因素直接影响菌种发酵的情况,因此在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要采用平衡的温度,并对空气通风进行调节,这样有利于双孢蘑菇菌种发酵生长。双孢蘑菇发酵过程中采用巴氏消毒法是促进双孢蘑菇菌种液体发酵的主要环节。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并科学合理对发酵堆进行建堆,保证双孢蘑菇在播种的前期和后期都可以正常生长。在栽培过程中,覆土是菌丝生长的关键环节,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周期性覆土,保证菌丝健康生长,这是双孢蘑菇生长的必要环节。
4 结语
把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带入到双孢蘑菇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促进双孢蘑菇种植技术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在双孢蘑菇菌种发酵和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提高双孢蘑菇在农业菌种生产中的产量和质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南方农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固体,核酸,孢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